(首页)bwin官网入口-最新下载App Store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媒体聚焦 Media focus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正文

《现代快报》:老字号的“致青春”

30年前,你的快乐记忆和它息息相关

发布时间:2013-06-19来源:作者:
浏览:0 打印 字号:

   一部《致青春》把整整一代人带回到30年前的青葱岁月,有人追忆似水流年,有人感叹年华老去,也有人忙着组织老友团聚共忆往日欢笑。在记忆中,那些快乐的辉煌的激情的片段总是值得我们一遍遍缅怀,而这些片段中那些贴心的礼物,则把我们的时光与南京商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。

   文/现代快报记者 何冬蕾


 

 

 

50年代门面照片(迄今为止留存最早的门店图片)

 

 

1994年9月新百一期工程全景

 

 

1997年迎国庆幸运购物月人头攒动的新百店堂

 

新百正大门全景


50年代: 商场开业人头上递钱    

  1952年亮相于南京新街口的南京新百,是当时南京第一家“国字号”商场。在这家商场里,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承载了消费者太多的记忆。“新百第一天开门营业,是在1952年8月15日上午8点半。”这个时刻铭刻在了南京新百最早的108名员工的记忆里。在很多老南京人印象中,新百卖的东西,不管是牙膏还是棉毛衫等都要比别人家便宜。所以,大家都喜欢到新百购物,“因为在新百买东西不会吃亏。”

 20世纪50年代,百废待兴,人民的生活简单朴素。当时南京新百的针棉织品组,开业当天消费者围了里三层外三层,“人头上递钱”。“这个规模在当时称得上是南京商界的航空母舰了。”家住新街口小火瓦巷的黄老说。


80年代:上海的商品最畅销

  进入20世纪80年代,此时南京新百依然是新街口首屈一指的购物场所,也是第一家提出“不满意任退换”服务的百货商场。“当时,为了买一支上海产的鞋用皮革去污膏,家住中华门外的秦建国连跑了两三天,总算抢到一支。”刚过知天命之年的秦建国回忆说。

 而这个时候,不到20岁的吴晓梅也加入南京新百,做一名普通的营业员,“那时商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。”现任南京新百集团副总裁、新百中心店总经理吴晓梅说,计划经济体制下,凭券购物的消费者常常需要排队“抢货”,部分消费者已经开始追求生活品质,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。诸如上海出产的很多产品受到了追捧。

  那时手上拿着录音机,穿着喇叭裤可是最时尚的潮流。为此负责家电采购的新百工作人员要开着车到工厂门口“等货”,“有时候要连等两三个晚上才能等到,这边下了生产线,那边就搬上了运货车运回商场。”吴晓梅说,有时采购员忙不过来,营业员也要帮忙拿着支票,蹬着自行车,到长江路的百货批发部去提货。

90年代:厂商联营走上前台

  从80年代末,“凭票购物”的模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工厂开始主动找到百货公司寻求合作。“供应商送货上门,卖掉货品再结算货款,这是联营最初的模式,这让百货商场的资金周转有了更大的空间,商场的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。”吴晓梅说,这也为现在百货商场的经营模式打下了基础。

  到2000年,南京新百又开出了第二家商场——东方商城,“定位高端市场,让南京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。”吴晓梅说,东方商城开业之初就引来了不少国际品牌,女装如KENZO、英国银饰LINKS、皮具AIGNER。包括BOSS、POLO等国际品牌都是第一次进入南京市场。


2013年:老字号变身“时尚范”

       度过了发展的阵痛,从2012年新百装修改造完成后,业绩赢来了新拐点,当时少数服装品牌的引进终于让年轻消费者再次回到了南京新百。当时针指向2013年,8楼外婆家、避风塘、豆捞坊等餐饮品牌的加盟又让新百再次火了一把。“人气是对我们规划最直接的认可。”吴晓梅透露,未来将会利用更多空间,给年轻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品牌选择,“与年轻时尚的快消品牌展开更深入的合作,与南京现有品牌有所错位,总的经营面积将翻倍。”据悉,这一规划将在2014年成为现实,这或将成为当今一代年轻消费者未来最为深刻的人生记忆之一。


原载于2013年6月8日《现代快报》B30版

XML 地图